痛風
是一種代謝性疾病
血尿酸超過其在血液或組織液中的飽和度
可在關節局部形成尿酸鈉晶體
并沉積誘發局部炎癥反應和組織破壞即痛風
痛風是吃出來的?
痛風是喝出來的?
這種發作起來像刀割、像錐刺、
讓人痛到“發瘋”的病到底是怎么來的?
這5個才是痛風的真正“禍根”
?
遺傳
相關研究顯示
42%的人群因遺傳因素患有痛風
如果雙親都具有高尿酸血癥與痛風
會比單親患有高尿酸血癥與痛風的
患病率更高,且病情更重
?
體重增加
研究表明
體重超標的人出現痛風的風險
是體重正常者的2.24倍
肥胖會增加尿酸產生并抑制尿酸排泄
導致體內尿酸過多集聚
從而增加患痛風的風險
?
長期攝入高嘌呤食物
因此
大量攝入高嘌呤食物會導致血尿酸水平上升
增加高尿酸血癥、痛風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
?
長期攝入高糖分食物
尤其是含有高果糖成分的食物
如高糖飲料、高糖零食等
果糖在肝臟中代謝時
不需要經過胰島素的作用就能被吸收
并轉化為脂肪,同時會刺激嘌呤的生成
不僅能增加尿酸的產生
還會抑制尿酸的排出
從而導致體內尿酸水平升高、痛風發作
?
大量酒精攝入
酒類可以促進痛風的發生、發展
其原因是:
飲酒常常伴食含高蛋白或高嘌呤的食物:
酒精的代謝會影響嘌呤的釋放并促使尿酸生成增加;酒精還會導致血清乳酸升高,從而減少尿酸排泄;
部分酒類含有嘌呤,通常黃酒的嘌呤含量較高,其次是啤酒。白酒的嘌呤含量雖然低,但是白酒的酒精度數較高,容易使體內乳酸堆積,抑制尿酸排泄。
相關研究表明
啤酒與痛風的相關性最高,其次是烈酒
啤酒增加痛風的風險性較白酒高2倍
痛風的危害,不止是痛那么簡單
痛風患者常會出現
突發一個或多個關節重度疼痛
多在夜間突然起病
還會出現關節及周圍組織
紅、腫、熱、痛
痛風可并發腎臟病變
嚴重者可出現關節破壞、腎功能損害
常伴發高脂血癥、高血壓病、
糖尿病、動脈硬化及冠心病等
遠離痛風,牢牢記住5點飲食建議
1.食物多樣,限制嘌呤
每天保證谷薯類、畜禽魚蛋奶、蔬果、大豆和堅果的均衡攝入。
盡量避免食用動物內臟、海鮮。
鼓勵每天攝入300mL以上或相當量的奶及奶制品。雞蛋的蛋白嘌呤含量較低,可安心食用。
豆類食品的嘌呤含量因加工方式而異,不推薦也不限制豆制品的攝入。
2.限制果糖,限制飲酒
限制含糖飲料、鮮榨果汁、果脯蜜餞等的攝入。建議每天水果攝入量200~350g,盡管水果中含有果糖,但水果中的維生素C、黃酮、多酚、鉀、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可改變果糖對尿酸的影響作用。
應限制飲酒,且急性痛風發作、藥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風關節炎的患者應不飲酒。
3.足量飲水
定時、規律性飲水。高尿酸血癥與痛風人群,在心、腎功能正常情況下建議每天飲水2000~3000mL。
優先選擇白水,也可飲用檸檬水、淡茶、無糖咖啡及蘇打水,但應避免過量飲用濃茶、濃咖啡等,避免飲用生冷飲品。
4.科學烹飪
少鹽少油、減少調味品、清淡膳食。推薦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g,每天烹調油不超過25~30g。
減少油炸、煎制、鹵制等烹飪方式,提倡肉類汆煮后食用,可以適量喝肉湯(滾湯)。
不建議食用臘制、腌制或熏制的肉類。
減少食用冰淇淋,建議不吃海鮮。
5.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超重肥胖的高尿酸血癥與痛風人群應通過改善膳食結構和增加規律運動,實現能量攝入小于能量消耗。同時避免過度節食和減重速度過快。
運動強度以低、中強度的有氧運動為主。有氧運動以每周4~5次、每次30~60分鐘為宜,可選擇慢跑、走路、騎自行車、太極拳、八段錦、游泳等項目,并適量進行力量和柔韌性練習。(注意:痛風性關節炎期應減少或避免運動)